首页 资讯文章正文

王一鸣:中国金融体系与科技创新适配性待提升,转变模式挑战重重

资讯 2024年12月24日 05:50 50 金融中心

12月21日,中国国际交流中心副理事长、国研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在管理50人论坛2024年会上指出,中国金融体系与科技创新的适配性有待提升,需要进行模式转变。

王一鸣认为,当前中国金融体系是在传统工业化时期形成的,其大规模、集中化融资模式与传统工业化模式相契合。然而,随着科技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,这种以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体系与科技创新的需求出现了错配。

具体而言,科技创新具有高风险、高投入、长期回报的特点,需要持续稳定的资金支持(“长钱”)。然而,金融机构往往追求收益稳定,更倾向于提供短期融资(“短钱”)。此外,中小科技企业通常需要小额资金支持(“小钱”),而金融机构更愿意为大型项目提供大额资金(“大钱”)。再者,科技企业通常轻资产,重研发,这与金融机构习惯要求抵押的模式也存在矛盾。

王一鸣强调,要解决这些问题,需要对现有的金融模式进行根本性的转变。这将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任务,需要政府、金融机构和科技企业共同努力,探索新的金融服务模式,以更好地支持科技创新发展。

挑战与应对:

要提升金融体系与科技创新的适配性,需要克服诸多挑战:

  • 风险评估与管理: 如何有效评估科技创新的风险,并设计出相应的风险管理工具,是金融机构面临的首要挑战。
  • 信息不对称: 金融机构与科技企业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,这增加了融资的难度。需要建立更有效的沟通和信息披露机制。
  • 监管体系: 现有的金融监管体系可能需要调整,以适应科技创新的特点。
  • 金融产品创新: 需要开发更多适应科技创新需求的金融产品,例如风险投资、股权投资、债权融资等。
  • 人才培养: 培养熟悉科技创新和金融运作的复合型人才,也是非常重要的。

可能的解决方案:

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包括:

  • 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: 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,为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企业提供融资渠道。
  • 支持科技创新的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: 鼓励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参与科技创新投资。
  • 推动金融科技创新: 利用金融科技手段,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和精准性。
  • 加强政府引导: 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引导,鼓励金融机构支持科技创新。

总而言之,提升中国金融体系与科技创新的适配性,需要多方共同努力,持续探索和实践,才能最终实现科技创新与金融服务的良性互动,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。

标签: 金融科技 科技创新 风险投资 股权投资 融资

发表评论

久久股民网 Copyright © 2024-2025 . All Right Reserved 备案号: 滇ICP备2023010141号-7

Site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