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资讯文章正文

王一鸣:提升金融服务与转型适配性,解决金融体系与科技创新脱节问题

资讯 2024年12月24日 05:52 50 金融中心

中国国际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近日在管理50人论坛2024年会上指出,当前以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体系与科技创新的需求存在诸多不匹配,这阻碍了中国科技产业的快速发展。

王一鸣认为,现有的金融体系是在传统工业化时期形成的,其大规模、集中化融资模式更适合传统工业,而科技创新则需要更灵活、更具适应性的金融服务。具体而言,科技创新具有高风险、长周期、高投入等特点,这与金融机构追求收益稳定、偏好短期投资的倾向存在矛盾。

他特别强调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不匹配:

  1. 风险承受能力差异: 科技创新项目存在较高的失败风险,而金融机构往往风险偏好较低,不愿承担过大的风险,导致许多有潜力的科技项目难以获得融资。
  2. 融资期限错配: 科技创新需要长期持续的资金投入,而金融机构提供的资金期限往往较短,无法满足科技企业持续发展的需求。
  3. 融资规模不匹配: 许多中小科技企业需要的资金规模较小,而金融机构更倾向于为大型企业提供融资服务,导致中小科技企业融资难。
  4. 抵押物要求: 科技企业通常轻资产,缺乏足够的抵押物,这使得他们难以获得银行贷款等传统融资方式。

王一鸣认为,为了更好地适应科技创新的需求,金融体系需要进行转型升级,提升服务效率和适配性。这需要政府、金融机构和科技企业共同努力,探索更有效的金融服务模式,例如:

  • 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: 完善创业板、科创板等多层次资本市场,为不同类型的科技企业提供融资渠道。
  • 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: 开发适应科技创新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,例如风险投资、天使投资、股权众筹等。
  • 加强金融监管: 规范金融市场秩序,防范金融风险,保护投资者权益。
  • 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: 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参与科技创新,支持科技企业发展。

总而言之,解决金融体系与科技创新脱节的问题,需要多方面协同努力,构建一个更加完善、高效、适应科技创新需求的金融生态系统。这不仅对中国科技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,也关系到中国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。 区块链技术,以其去中心化、透明度高、安全可靠等特性,或许能为解决部分问题提供新的思路,例如,利用区块链技术构建更加高效透明的融资平台,可以降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,促进科技企业与投资者的有效对接。当然,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也需要克服技术和监管方面的挑战。

标签: 科技创新 金融科技 数字金融 融资 风险投资

发表评论

久久股民网 Copyright © 2024-2025 . All Right Reserved 备案号: 滇ICP备2023010141号-7

Site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