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资讯文章正文

光伏寒冬:跨界企业撤退潮与产业整合

资讯 2024年12月21日 00:45 147 金融中心

近年来,光伏产业经历了爆发式增长,吸引众多企业跨界进入。然而,2023年却成为许多跨界光伏企业寒冬,不少企业面临亏损、项目终止甚至被迫退出市场。本文将深入分析这一现象,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及对行业的影响。

一、麦迪科技的“败退”与地方国资的“接盘”

以麦迪科技为例,这家医疗企业在2023年初跨界光伏,并获得了地方国资绵阳皓祥控股的支持,投资建设年产9GW高效单晶电池智能工厂。然而,其光伏子公司炘皓新能源却持续亏损,最终导致麦迪科技选择剥离光伏业务,而绵阳市安州区国资则成为了最终的“接盘人”。这反映了部分地方政府在光伏产业投资中的盲目性和风险评估不足。

二、跨界光伏企业的困境与挑战

许多跨界光伏企业在产能规模、资金实力和技术竞争力方面与老牌光伏企业存在差距,难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价格下跌。此外,部分企业在跨界过程中缺乏专业的管理团队和技术积累,导致经营管理混乱,运营成本居高不下。

除了麦迪科技,沐邦高科、皇氏集团、明牌珠宝、ST聆达、正业科技、宝馨科技等多家跨界光伏企业也遭遇不同程度的困境。正业科技甚至终止了投资50亿元的光伏项目。明牌珠宝则选择将光伏电站公司转让给母公司,同时保留光伏制造资产,并与光伏龙头天合光能合作以寻求生存。ST聆达则面临破产重整。

三、光伏产业的周期性调整与产能出清

跨界企业的撤退表明光伏产业正在经历深度的周期性调整,产能出清不可避免。光伏市场竞争激烈,供需错配,导致产品价格持续下跌,众多企业面临亏损。为了应对这一局面,光伏行业也掀起了一股自律之风,希望通过提高技术标准和质量标准,减少经营主体,实现行业整合,从而促进产业健康、稳健发展。

四、地方政府的角色与反思

地方政府在推动光伏产业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,但部分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过程中缺乏理性判断,盲目追求规模扩张,导致部分跨界光伏项目投资失败,造成国有资产流失。地方政府应加强风险评估,避免再次出现类似情况。

五、未来展望

光伏产业长期发展前景依然向好,但行业整合是大势所趋。未来,技术创新、成本控制和市场开拓将成为关键因素。跨界企业需要具备核心竞争力,才能在光伏产业中立足。同时,地方政府也需转变思路,更加注重产业的长期发展,避免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。

标签: 光伏产业 跨界光伏 产业寒冬 亏损 国资

发表评论

评论列表

2024-12-23 03:57:34

感谢分享这篇关于跨界光伏企业现状的分析文章,文中提到的麦迪科技案例很典型,也点明了地方政府在产业投资中的风险。感觉现在光伏行业竞争确实很激烈,很多跨界企业都挺难的。希望未来光伏产业能健康发展,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。

2024-12-23 08:58:53

这篇文章分析透彻,特别是点名了麦迪科技的案例,说明跨界光伏的风险。地方政府的盲目投资和企业自身竞争力不足是主要问题。感觉今年光伏行业洗牌严重,有点类似前几年的共享单车。

2024-12-27 23:35:38

感谢分享这篇关于跨界光伏企业现状的文章,内容详实,分析透彻。特别是提到麦迪科技的案例,以及地方政府在其中的角色,很有警示意义。感觉今年光伏行业洗牌严重,很多跨界企业都撑不住了。

2025-01-12 13:20:53

感谢分享!这篇文章深入浅出地分析了跨界光伏企业面临的困境,特别是地方政府在其中的角色和责任。麦迪科技的例子很典型,也让我看到了光伏行业整合的趋势。感觉对光伏行业发展有更深入的了解了。

久久股民网 Copyright © 2024-2025 . All Right Reserved 备案号: 滇ICP备2023010141号-7

Sitemap